社会实践 | 历史与社会学院学生在浙江绍兴开展2022年暑期“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 2022-09-25 浏览次数: 150

一、项目介绍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非遗保护工作,从坚定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出发,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铺展开新时代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画卷。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对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振文化和旅游行业信心、促进文旅融合、服务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图片

实践队员参与区团委举办的暑期实践经验分享会

2022年是中国共产党踏上第二个百年征程的第一年,也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新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的陈元昊、吴昊、吴宗伟三位同学积极响应新疆师范大学2022年暑期社会实践的通知,在魏晓金、阿利亚·艾尼瓦尔老师的指导下,在查阅了大量文献,法规文件和资料后,实践队员确定了实践地点、实践时间、调查方式等前期准备。于2022年7月2日抵达绍兴,以绍兴市区为中心,对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情况进行了调查。

图片

项目成员采访街道团委副书记

图片

实践队员参观绍兴市非遗馆

二、实践经过及调查数据

图片

项目成员在访谈居民

为深入了解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现状。项目小组通过寻访政府人员、搜集整理资料,实地考察参观,街头发布问卷调查等方式,围绕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开了深入调查。经过一个月的努力,项目小组对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更为详尽的了解,收集了大量有用的数据以供分析。实践地点为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绍兴市图书馆、鲁迅故里步行街、绍兴市柯桥区共青团团委办公室、绍兴市柯岩风景区鲁镇社戏演艺中心、新昌县博物馆、新昌县图书馆等地。

图片

项目成员在图书馆查阅资料 

图片

社区居民在填写调查问卷

三、数据分析

调研小组发现40岁及以上的中老年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解非常详细,充分了解的人数最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最为关注。20至30岁的人群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完全不了解的人最多。但20岁及以下的年轻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在“有所了解”与“比较了解”的人也不再少数,可能与近年来绍兴市政府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力度,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等活动的开展有关。



学历高低并不直接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程度挂钩。受访者的中老年人中学历在高中及以下的不在少数,但他们中的一部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解程度较高。反而是本科与大专学历的人在“根本不了解”的人中占比最高。但值得注意的是硕士研究生与博士研究生学历没有出现“根本不了解”的人,这一现象或许是受其自身高等教育影响,人文素养普遍偏高。

图片


绍兴市民无论是平时关注还是不太关注的,都认为该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大多数绍兴市民认为目前非物质遗产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外来文化与现代文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环境造成了冲击。在此基础上,政府和民众应该加强保护意思,建立有效的保护和传承机制。

四、非遗保护的四点经验

一是,文化引领,产业带动。以深厚的文化积淀为底蕴,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统筹优秀传统乡土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充分发挥文化赋能作用。

二是,政府引导,多方参与。乡村振兴是多方面的振兴,非遗涉及的也是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因而乡村振兴必须由政府引导,多方参与的情况下才能实现。稽东镇榧香书舍就是典型例子,由政府牵头规划,制定有效政策措施,社会爱心企业和当地乡贤出资建设,共青团招揽大学生,当地政府设置岗位招揽青年人才回乡创业,政协多方协调,从而使得榧香书舍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三是,农民主体、人才引进。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维护农民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鼓励各方力量广泛参与,加强对乡村本土文化人才的培育和支持,建立有效利益联结机制,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浙江省推荐“二近二回”政策,即科技近乡村、资金进乡村、青年回农村、乡贤回农村,极大的的推动了乡村的文化振兴与经济振兴发展。

四是,科学规划、特色发展。立足各地资源禀赋和区域功能定位,因地制宜、有序推进,提升规划水平、设计品质、建设标准,防止盲目投入和低水平、同质化建设,避免大拆大建、拆真建假,保护好村落传统风貌,推动乡村经济社会更高质量、更可持续发展


本站由新疆师范大学信息管理中心建设
Copyright © 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新ICP备10003677号